• Deutsch
Login

Open Access

  • Home
  • Search
  • Browse
  • Publish
  • FAQ

The 10 most recently published documents

  • BibTeX
  • CSV
  • RIS
  • XML
  • 10
  • 20
  • 50
  • 100
Review Fromm, E.: The Forgotten Language (1951a, English) (1952)
Zuger, Bernard
Gestohlene Worte – Eine Kampfansage an Rechts (2021)
Zudeick, Peter
An Interpretation of Fromm's Sound Social Philosophy [弗洛姆的健全社会哲学思想解读] (2019)
Zou, Hong
弗洛姆通过剖析西方现代人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同时,弗洛姆提出构建重生存的健全社会以帮助现代人实现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
Erich Fromm und die Entwicklung der Psychoanalyse in Mexiko (2015)
Ziege, Eva-Maria
Review Friedman, L. J.: The Lives of Erich Fromm: Love's Prophet (2017)
Zicht, S. R.
Self-reflection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坚守对教育教学的自我思考] (2017)
Zhu, Zhiguo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这样说过,我们并不需要如何使生活健全的新知识,而是急切需要认真地对待我们所相信的、所倡导的东西。我们心灵的革命并不需要新智慧,而是需要新的严肃的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确如此,生活和工作总是在平淡与简单中周而复始地延展,往往是信仰、责任、对待事物的精神和坚定的实践在推动着我们在这样的轨迹上创造与改变,而可能不是所谓的创意、灵感或者智慧。
On Fromm’s Theory of Consumer Alienation [论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 Master thesis, Marxist Philosoph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China 2013. (2013)
Min, Zhou
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由>生产时代<发展到>消费时代<,异化也由原来的>劳动异化<深化为>消费异化<。>消费异化<是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人性的根源。处在消费异化中的人变成了一台贪婪的消费机器。他们是商品,没有思想和情感,没有尊严和人格,也没有民主和自由。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编织的一个又一个谎言中,屈于匿名的权威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独立、有个性、有自由的幸福的人。此外,消费异化还给现代人带来了严重的毁灭性的生存危机。弗洛姆为人的这种消费异化境遇感到非常担忧。为了人类的生存和人类的真正幸福,他对消费异化的种种表现进行深刻揭示,并力图寻找一条扬弃消费异化阳光大道,建立一个健全社会。他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及人的心理层面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地改革。为此,他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一套扬弃异化的方案。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的分析是很深刻和细致的,象一把利刃直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心脏。他的理论不仅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性格的分析给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也为我们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贡献是显著的。
The Language View of Zen – A New Perspective from Integrated Linguistics [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 Master thesi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10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2010)
Zhou, Feifei
语言在禅宗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禅宗一方面提出>不立文字<,另一方面又坚持>不离文字<。对这两种对立观点的历史背景进行一番探索应该也会让我们对禅宗的语言观有更深的了解。但本文没有从这里取道,而是将禅宗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公案置于本文观照的中心,目的在于从日常交流语境中对禅的语言作一番审视。基于Erich Fromm, Thomas P. Kasulis, Dales Wright and LiuNing Zhou等人的研究,本文一方面展示了这些论著的内部逻辑,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进一步发展这种逻辑来延伸讨论的方向。通过对这些论著的严密讨论,本文表明在禅宗、心理分析和后现代哲学流派间建立对话的可能性。引用这些论著中的某些比喻,我们可以这样做一番总结:以上研究从把语言作为>过滤器<到把语言作为>水库<;引用这些论著中的某些术语,我们又可以总结:以上研究从>语言<过渡到>行动<,从>公案<过渡到>交流活动<。为了将>公案<置于禅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真实交流场景中,本文考察了整合语言学的理论构思,从两个方面展示了在其与禅宗这两者之间建立对话的可能性。显而易见,两者在挑战传统的语言和交流范畴上异曲同工,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凸显交流活动中的交流主体并比其他语言学研究更重视交流主体的个体性。综上所述,本文希望通过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探讨禅宗的语言观。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Netizens Social Charact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mon Scene Prison< [>共景监狱<场域中网民>社会性格<辨析] (2015)
Zhong, Fangna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全景监狱<是信息社会的社会控制机器,社会管理者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治理。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媒介形态的层出不穷,信息资源分配方式的不断变革催生了以>围观<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社会结构——>共景监狱<,它是众人对个体展开的集体>凝视和控制<。在互联网时代,网民是>共景监狱<场域中规范化监视的主体,他们在数量增长、信息消费、议程设置三大层面展现了自身>凝视与控制<社会的力量。本文基于>共景监狱<的场域特征,结合弗洛姆>社会性格<的相关理论,发现网民的>话语实践<在网络匿名机制的作用下既得到了极大释放,又增加了非理性的因素。因此在>话语实践<过程中,网民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狂欢、情绪燃点低、自我意识弱等社会性格的基本特征。
On the Dual Personality in Shusaku Endo’s Works >Scandal<, >Evil Spirit<, >Deep River< as Examples [论远藤周作作品中的双重人格 - 以《丑闻》《恶灵》《深河》为例], Master thesi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China 2019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rories to art]. (2019)
Zheng, Jiangli
远藤周作(1923—1996)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基督教作家。他的作品以艺术形式探讨神与人、信仰与人生、死与生等宗教主题,其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亦呈现出立体而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本文选取远藤周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丑闻》《恶灵》及代表作《深河》为中心文本,试图以心理学的角度去阐释小说中人物的>双重人格<,揭示个体心理潜伏的阴暗欲望的表现和危害,进而探讨人物的救赎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作品中具有双重人格的四个人物形象:《丑闻》《深河》中共同具有>天使<与>恶魔<复杂人格的两位女性>万里子<和<美津子<;《丑闻》中所谓的>圣徒作家<胜吕本质上是一个经常出入色情场所的下流之徒;《恶灵》中利用>天使<面孔去引诱他人作恶、犯罪的>恶灵<南条英子。其次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双重人格<形成的原因。个体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往往隐藏和压抑内心中阴暗、丑陋的欲望,即荣格所说的>阴影面<,向社会展现出美好的一面,这便形成了>双重人格<。三部小说中双重人格人物的>阴影面<与弗洛姆提出的>衰败综合症<中的>恋死<相关,因此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此外,在文学层面上,以莫里亚克作品中对罪与恶的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复杂的人性来阐述其对远藤作品的影响。最后通过人物的命运走向探寻救赎之路。小说中的人物在>光<与>河<中认识了自我,灵魂得到净化,重新找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光<与>河<象征着给人拯救的>爱<。但是,仅凭被动地接受>爱<是不够的,个体还需要有>直面自我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救赎。远藤周作敏锐地看到了现代人为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不得不压抑内心真实的欲望,以此符合社会的标准和期待,造成精神枯竭、破裂的问题。通过双重人格艺术形象的塑造,远藤试图告诉我们:个体要勇于发现内心隐藏的欲望,认识真实的自我,才能实现精神的统一和完整,从而达到荣格所说的>重返精神家园<。

OPUS4 Logo

  • Contact
  • Imprint and GDPR
  • Site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