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Wang, author = {Wang, Chaonan}, title = {Joshua Oppenheimer's View of Humanity - Interpretation of >Killing Interpretation< and >Image of Si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omm [约书亚•奥本海默的人性观 - 弗洛姆视阈下的《杀戮演绎》《沉默之像》解读], Master thesis, Radio and Television Ar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China 2017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古希腊神庙中刻着几个字——>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人类永恒探索并为之付出长久努力的话题。人通常最想了解也最难了解的就是>人<自身,它需要我们破除种族和文化差异的观念,将其放置在一个与世界诸多文明并行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杀戮演绎》《沉默之像》正是在这种深沉的自我观照中,首次从施暴者和受害者两个视角对屠杀展开审视,将一个群体性的暴力事件呈现为直击人心的纪录片作品,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杀戮者令人震惊的夸耀行为中追寻人性暴力的根源,又在受难者无奈的悲恐中探寻宽恕的真谛。导演将视角聚焦在半个世纪之前的那场屠杀,以历史灾难为叙述载体,以纪录片为话语媒介,折射当下人的生活品貌,表达自己对>人性<的思考。埃里希•弗洛姆作为西方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中所涉猎的不同领域的研究都与>人<密切相关,都蕴含着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怀,主张>为了识别何为善、何为恶,就必须懂得人性<。弗洛姆的理论庞杂繁复,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人<,并最终获得了悟。本文旨在通过对《杀戮演绎》《沉默之像》文本的细读,引用弗洛姆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试图破译潜藏在影像深处的密码,洞察导演内心深处的人性观。在弗洛姆的视阈下,奥本海默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在病态的社会中走向迷失,也因为迷失的必然匮乏不得不通过救赎寻求认同,最终走出自我压抑的困顿,为扭曲的灵魂重新寻找出口。导演的思考冷峻中带着温度,主观但不偏激,在弗洛姆勾勒的理论世界里得以遇见,用那些细小的、留白的、碎片化的、讽刺的或者饶有意味的画面,跳出思考的模糊地带,直接展现人性最原始、多变的模样。},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