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Wang, author = {Wang, Haomeng}, title = {The Decoding of the Loneliness in >Three L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omm's Psychoanalysis [弗洛姆精神分析视阈下《三个女人》中孤独主题的解读], Master thesi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China 2017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格特鲁德•斯泰因是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被冠以>现代文学之母<、>海明威的导师>和<'迷惘的一代'的发言人和引路人<的称号。1909年获得热烈反响的中长篇小说《三个女人》问世,带有明显的福楼拜《三故事》风格,语言朴实、准确、简明,被评论为>的确是现代主义的经典<,确立了她的作家地位。《三个女人》是一部显露了作者的艺术手法与艺术思想的作品,是美国文学中首先表现了黑人真实生活的杰作,曾多次被选入文学选集中。《三个女人》是格特鲁德•斯泰因正式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安娜、梅兰克莎、莉娜的日常生活和命运遭遇,在世界文学史上为女性主义主题创作起到了领先作用。这部作品的描写具有高度的实质性,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妇女处在半醒不醒的状态,斯泰因借助这三位女性揭示社会的伦理关系,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也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女性自身的觉醒。本论文试图从主题切入,选用精神分析法来探索格特鲁德•斯泰因《三个女人》中的孤独主题,以弗洛姆精神分析论为视角,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心理解读,结合小说人物,找到孤独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并追根溯源,找出她们在解决孤独方式中的误区所在。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引言对斯泰因本人及她的作品《三个女人》做了简要介绍,并对该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论文的主题进行了陈述。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理论基础,即阐述弗洛姆精神分析法的内容及理论框架,并概述弗洛姆精神分析法中关于孤独的理论。第二章重点在找出小说人物中的一些奇怪的行为并用弗洛姆精神分析法进行阐释。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潜意识中自己都没发觉的孤独感。第三章承接上一章小说中人物的孤独表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理论,深探人物孤独的内在原因。第四章揭示了她们解决各自孤独感的办法,并运用弗洛姆精神分析法分析了其中的误区,帮助读者去理解小说中人物的一些异常行为,同时,提出了怎样做才是能够真正解决孤独的>爱<。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述。纵观全文,笔者深刻细致地挖掘《三个女人》中一个重要主题——孤独,而不是只停留在关注女性的悲剧却忽略斯泰因对人类的本质、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性别关系战争、社会现实等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为该作品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