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Peng, author = {Peng, Zhiyong}, title =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rxist Philosophy, CPC Central Party School, China 2003.}, abstract = {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体制创新先行与人性发展水平低下的矛盾;人性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滞后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以后,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体制与相关机制,但是权大于法、情大于理、>关系<大于能力等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独立、自主、个性、民主、人权、平等、利益、能力、理性、创新、竞争等观念已经潜入人心,但是相对滞后的制度创新给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极大的挫伤。在这两对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人性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滞后之间的矛盾,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多年,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我们的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都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计划体制的痕迹,严重束缚了人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因此,人性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滞后的矛盾就是本文所要着手解决的重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内在要求本文确立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的统一、逻辑分析与历史考察的一致、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并用、贯彻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本文指出,要解决人性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滞后的矛盾,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那么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当代中国制度创新的总体路向是什么?一般而言,制度创新的过程是这样的:理念创新先行,以理论创新为支撑,以人与制度的矛盾为动力,按照价值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对那些不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发展。就当代中国制度创新而言,应当确立>利益<、>能力<、>理性<、>自立<等理念,以>能力本位<理论为支撑平台,并根据当代中国人性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其发展趋势,构建出当代中国制度创新的整体框架。我们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人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取得了很进步,但是还只是处在刚刚走出人的依赖、正在进入物的依赖的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与物的依赖关系的共时态存在状态。但是,其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追求利益、崇尚能力、提倡理性、主张自立。所以当代中国的制度创新就是从制度上确立>能力本位<核心理念的实现,在产权、用人、分配、管理、教育等制度上将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在根本上能保证和鼓励人充分正确发挥各种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文获得了以下几点学术创新。第一,关于马克思>人与制度<思想的整理研究。本文系统整理了马克思在各个时期研究>制度与人<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制度是个人交往的产物<、>制度为人而存在人是制度的目的<、>从人的交往活动的变迁理解制度变迁<是马克思关于>制度与人<研究的思想结晶。第二,关于人性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从人的对象化这个命题出发,认为人性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对象化过程,并按照从个体到类的原则提出了人性发展的四个规律,即主客体相互建构规律、社会塑造与主体自觉建构相统一规律、类特性发展与个体人性发展辨证统一规律、人性发展在不同时期侧重于人性不同方面的规律。第三,关于人性发展与制度安排、制度创新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匹配性规律。本文提出人性发展与制度安排之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制度安排源自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人是制度安排的主持者,制度安排表现为人的作品,没有人及其交往活动,也就没有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制度安排作为一种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观念性存在,它的结构、规律以及它在历史中长期形成的各种关系和惯性等,又制约着人的活动,成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构成机制。人性发展和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可表述为制度安排一定要与人性发展状况(水平和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就是:人性发展在相互作用中占据主导地位,制度安排是否应当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方向,取决于人性发展的状况;制度安排对人性发展具有反作用,制度安排之适合或不适合于人性发展,对于人性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主要思路如下:第一部分是历史考察,回顾了西方近代哲学家霍布斯、卢梭、黑格尔等人的观点,挖掘了马克思>制度与人<的思想,并分析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代表海德格尔、萨特。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等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状况的揭露。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人的本质、人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人学的角度阐释了制度的本质、制度创新及其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人性发展与制度安排、制度创新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制度安排一定要与人性发展状况相匹配的规律<。第三部分是实践分析,总结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度设计与人性发展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性发展的双重作用,考察了当前我国人性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并提出了当代中国制 […]}, language = {zh} } @article{Zhang, author = {Zhang, Xin}, title = {Some Thoughts on Western Marxism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 series =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4 (2003), pp. 67-70.}, journal =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4 (2003), pp. 67-70.}, abstract = {本文围绕如何认识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多样化的局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提出判断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三条标准,并以卢卡奇和弗罗姆为例作了具体分析。}, language = {zh} } @article{Shi, author = {Shi, Xiaohui}, title = {Unconscious. Collective Unconscious. Social Unconscious [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社会潜意识]}, series = {Journal of Qin Zhou Teachers College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 4 (2003), pp. 15-17, 91.}, journal = {Journal of Qin Zhou Teachers College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 4 (2003), pp. 15-17, 91.}, abstract = {潜意识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演变的重要载体。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和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潜意识<分别是潜意识理论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这三种潜意识有其各自的内容和产生的机制,并且这三种潜意识都与意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language = {zh} } @article{Liu, author = {Liu, Wenjie}, title = {An Examination of Public Art in the Context of Frankfurt School Ideological Criticism (2003) [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语境中的公共艺术考察]}, series = {Art Observation [美术观察], No. 7 (2003), pp. 79-81.}, journal = {Art Observation [美术观察], No. 7 (2003), pp. 79-81.}, abstract = {从1923年开始,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成立的>社会研究所<,就与下面这些名字联系到了一起:格龙贝格、霍克海默、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多诺、波洛克、洛文塔尔、哈贝马斯、涅格特、施密特。他们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批判理论<群体——>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其中,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多诺、哈贝马斯以意识形态研究为核心的文化批判理论,以学科跨度、学术弹性、批评强度和渗透力方面的优势,对转轨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战后>法兰克福学派<各主要成员的工作各有侧重,甚至异质并存,但是}, language = {zh} } @article{Lei, author = {Lei, Mingmei}, title = {From the Psycho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rimes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看违法犯罪的成因]}, series = {Science of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科学], No. 3 (2003), pp. 35-37.}, journal = {Science of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科学], No. 3 (2003), pp. 35-37.}, abstract = {精神分析学是当今西方世界最流行的学说之一。精神分析学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已远远超出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形成一种强大的国际思潮,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液中,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上个世纪40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等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他们把传统的精神分析的方法继承下来,加以改造和发展,并推广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学艺术等许多文化研究领域中,使精神分析学又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本文仅就精神分析学派有关理论探寻违法犯罪的成因。}, language = {zh} } @article{Zhou, author = {Zhou, Lianqing}, title = {Fromm's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of His Radical Socialist Humanism [佛洛姆的生平及其人道思想發展背景]}, series = {The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Research [社會科教育研究], No. 8 (2003/12), pp. 69-89.}, journal = {The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Research [社會科教育研究], No. 8 (2003/12), pp. 69-89.}, abstract = {回顧Fromm的一生,在思想上走過極端的佛洛伊德主義,也走過極端的馬克斯主義,最後他提倡激烈的社會主義人道思想(radical socialist humanism);在實際的作為上,他始終企圖以心理分析,協助人們釐清潛在的迷思,將自身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當他所期盼的社會中的每一成員都是理性、獨立、自主、負責的人時,也就是大家所共同企盼的社會健全而清明之日。}, language = {zh} } @article{Zhao, author = {Zhao, Gang}, title = {Destructive in the End How Much Human [人类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 series = {China Tourism News [中国旅游报], Beijing, March 31 (2003).}, journal = {China Tourism News [中国旅游报], Beijing, March 31 (2003).}, abstract = {一本叫做《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的书摆在我的面前,作者E•弗洛姆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曾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正因为弗洛姆具有德国人擅长理性思维的特点,因此,当他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心理、哲学、宗教甚至神话}, language = {zh} } @article{Zhang, author = {Zhang, Yibing}, title = {Is Man the Core Conception in Marx's Philosophy? - Research on Fromm's >Marx Conception< [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 series =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人文杂志], No. 4 (2003), pp. 7-11.}, journal =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人文杂志], No. 4 (2003), pp. 7-11.}, abstract = {在 2 0世纪 60年代 ,弗罗姆最早明确指认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人。他以青年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依据 ,将历史唯物主义重新诠释为人本主义。本文集中讨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中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定位 ,并对其基本理论意向提出了批评性评论。}, language = {zh} } @article{Zhang, author = {Zhang, Yibing}, title = {Another Marx: A Complete Humanist Explanation-key to the Reading of Fromm's Marx's Concept Concerning the Man [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 series = {Studies on Marxism [马克思主义研究], No. 5 (2003), pp. 82-88, 90.}, journal = {Studies on Marxism [马克思主义研究], No. 5 (2003), pp. 82-88, 90.}, abstract =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系弗罗姆早期的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此书中 ,弗罗姆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为人本主义的观点。为了确立这一论点 ,弗罗姆分别指认了马克思主义作为 2 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复兴的社会背景 ,反驳了西方马克思学所制造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说 ,公开主张只有一个马克思 ,这就是始终作为人本主义哲学家的马克思。本文作者否定了弗罗姆的这一诠释的合法性。}, language = {zh} } @article{ZhangTeng, author = {Zhang, Luning and Teng, Yufeng}, title = {A Praisal of Fromm's Social Character Theory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评析]}, series =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6 (2003), pp. 100-103.}, journal =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6 (2003), pp. 100-103.}, abstract = {The theory of Fromm's social character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ource of social character theory, the character orientation of assimilation, the character orientation of soci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rientation of multiplicity. The article also proposes personal opinion about the appraisal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