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Li, author = {Li, Bin}, title = {A Study of Alienation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野草在歌唱》的异化主题], Master thesi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China 2011.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多丽丝•莱辛(1919-)是20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于2007年以87岁高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野草在歌唱》是莱辛的第一部小说,完成于1950年。本文拟用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相关理论来解析该小说中所体现的异化主题,阐述在殖民社会中人们为了逃避生存的无力感和孤独感所表现出来的异化。弗洛姆关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在社会中的无力感与生俱来,并随着个体的成长愈加强烈,而不健康的社会将加剧人的无能为力感,迫使人们为了生存放弃自我,屈从外界权力,导致自我异化;他引入弗洛伊德的人性冲动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提出社会条件对社会性格的决定性影响,强调在既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在个体性格无法迎合社会条件和社会性格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异化心理机制。据此,本文首先分析殖民地南罗德西亚的社会条件的异化,它的白人优越性文化、殖民经济和男性家长制的家庭关系共同促成了该社会性格的剥削特质;进而分析个体在剥削特质的殖民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寻求心理安全,个体依附外界权力时所表现出的异化。白人集团对其优越性的执迷、查理•斯莱特等人对物质财富的疯狂追求和玛丽夫妇对婚姻家庭的迷茫无助分别表现了机械趋同、破坏欲和权威主义的心理机制,但是他们对自我的逃避并没有带来心灵的安全,反而加剧了自我异化和社会的异化。本文得出结论小说中异化的人性是异化社会下不可避免的悲剧,并指出人的全面异化最终也将导致社会的毁灭,警示只有满足人类精神和自身潜力发展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