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Li, author = {Li, Zhiqing}, title = {A Research on Fromm's Thought of Freedom [弗洛姆自由思想述评], Master thesis,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China 2018.}, abstract = {弗洛姆生活在一个冲突不断、充满灾难的多事年代。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的得势等,构成了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的历史背景。弗洛姆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潜意识理论<与>性格理论<进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由思想。弗洛姆重点关注经济、社会制度等因素以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感情力量,尤其是将人的内心世界这一核心要素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他将人们日益从原始纽带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力量感和独立性的过程称为>个体化<,认为这是人们自由的开端。在个体化进程自发进行的同时,一些个人或者社会的原因妨碍了自我的增长,这两个趋势间的巨大差异使人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孤立与无能为力感,导致了心理逃避机制的产生。弗洛姆从神经症和健康两个概念出发,利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一共有三种心理机制。第一种是权威主义。即放弃自我的独立,想要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自己所不具备的力量,或者换句话说,是寻找一个新的纽带来代替已经失去的纽带。第二种是破坏欲。弗洛姆认为破坏欲的强弱似乎与个人生命的成长受阻程度大小成比例。第三种是社会意义上的心理机制,它是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人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即机械趋同。在这种心理机制下,人仿佛变成了一个没有自我的机器人,与周围数百万的机器人没有区别,这样他便再不会感到孤独,也不用再焦虑,类似于动物的保护色。为了克服孤独和无力感,他使自己变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变得与周围的环境相像,变得不再是个体,从此失去了自我。这些心理机制不但没有使人摆脱孤独感,反而使人陷入更深的孤独和不幸中。对于为什么要逃避自由,弗洛姆的基本解释是:自由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越来越疏远和对立,使人成了孤独的个体,失去了安全感。弗洛姆相信人可以做到既自由又不孤独,既保持着独立的自我又与自然、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从而进入到积极自由的状态。弗洛姆认为,只有通过自发性的爱和劳动才能获得积极的自由。因为消极的自由使人感到孤立和无助,他与世界的关系很遥远,而且他认为自己很软弱并且微不足道,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而自发行为是一种可以克服孤独和恐惧的方法,这种自发行为能使人在保持完整自我的前提下与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连为一体。弗洛姆为西方马克主义对自由思想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使人们在实现自由这条道路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研究方向,拓宽了对自由问题的理解,创新了问题分析的方法。但弗洛姆的分析更多的注重在个人的心理因素上,这不能不说是有失偏颇的。社会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才是使人逃避自由的第一位原因。正是社会的这些因素才形成了个人孤独的心理,才迫使人不得不逃避消极的自由。弗洛姆在向人们阐述如何建立理想社会的时候,主张用>爱的艺术<,这就使他的观点沦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弗洛姆通过对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从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从逃避自由的原因到解决逃避自由的途径,其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忽视了自由实现的现实的社会客观条件,自由的实现并不取决于人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现实的社会客观条件。},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