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Zheng, author = {Zheng, Qi}, title = {Fromm's Evasion of Free Psychology [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研究], Master thesis, Philosoph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China 2018.}, abstract = {艾里希•弗洛姆是美籍德国犹太人,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哲学、宗教学、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卓越的建树。弗洛姆终生致力于弗洛伊德学说研究,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他的学术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其观点散见于《为自己的人》《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和《爱的艺术》等著作之中。本文以《逃避自由》为主要解析资源,结合弗洛姆的其他专著、论文等来论述哲学家的逃避自由机制。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身居德国的弗洛姆深刻地感受到这一时期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所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这种暗流涌动的思想中深藏着潜在的社会悲剧和不可预知的人类未来命运。有犹太人身份的弗洛姆更深刻地体会到犹太民族可能要遭遇的磨难。自由,这个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状态,其实恰恰可能是需要逃避的灾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弗洛姆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为依据,对人逃避自由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形成了他关于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逃避自由机制的原因、内涵、解决方法、意义和价值几个方面分析弗洛姆的理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弗洛姆的民族身份和他学术道路和学术思想的关联以及对自由概念和逃避自由思想的根源进行了学术史的梳理,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对弗洛姆逃避自由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尚有哪些主题存在可拓展的空间。第一章《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理论的生成背景》从个体和个体性概念入手来探讨自由和逃避自由思想的谱系,指出早在古希腊先贤的著作里(尤其是柏拉图)就存在对人自由意志的探讨。通过对自由谱系的勾勒,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古希腊而言,自由和宇宙的神性有关,人在勇敢地说出>我<这个词之后,在形式上摆脱了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但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随着弗洛伊德学说对人认知的刷新,自由不再是个体的私人叙事,而是对整个时代症候的诊断。弗洛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开展自己的心理学研究的。第二章《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理论的切入路径》探讨了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的发生学原理,哲学家正是从宗教的角度发现逃避自由的路径和可能。弗洛姆之所以选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来分析宗教与自由的关系,是因为除了日常生活,宗教对于西方世界而言是窥见其行动秘密的重要线索。第三章《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理论与现实》将重点放在逃避自由机制的具体情境和核心元素分析之上。具体而言,论文对弗洛姆理论视域中关于逃避机制中的几个重要术语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路径问题。最后,我们以希特勒的政治生涯和童年创伤为例,对逃避自由和个人意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历史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并无规律可循,希特勒的存在完全是个偶然,但这个偶然却造成了世界性的灾难。},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