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Xu, author = {Xu, Bingjie}, title = {>Cat in the Rain< Alienation Analysis [《雨中的猫》的异化分析]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series = {Literature Education (Middle) [文学教育(中)], No. 1 (2013), p. 11.}, journal = {Literature Education (Middle) [文学教育(中)], No. 1 (2013), p. 11.}, abstract =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著名的短篇小说。妻子的要求体现了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但是在小说中妻子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夫妻之间的冷漠、疏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异化。本文主要运用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对战争和现代社会影响下的妻子自身和夫妻关系进行异化分析。}, language = {zh} } @article{Anonymus2013, author = {Anonymus-2013,}, title = {>Dunayevskaya - Marcuse - Fromm Dialogue (1954-1978): A Dialogue on Hegel, Marx, and Critical Theory< 《杜娜叶夫斯卡娅-马尔库塞-弗洛姆通信集(1954-1978): 有关黑格尔、马克思和批判理论的对话》}, series = {[Yearbook]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Social Sciences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Editors: WANG Shiewei \& RONG YUEMING [王世伟,荣跃明 R{\´o}ng Yu{\`e} m{\´i}ng],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上海人民出版社], Shanghai 03 (ISBN: 978-7-208-11228-5) (03.2013), p. 665.}, journal = {[Yearbook]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Social Sciences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Editors: WANG Shiewei \& RONG YUEMING [王世伟,荣跃明 R{\´o}ng Yu{\`e} m{\´i}ng],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上海人民出版社], Shanghai 03 (ISBN: 978-7-208-11228-5) (03.2013), p. 665.}, abstract = {Kevin B.Anderson and Russell Rockwell, Lexington Books (Apr. 杜娜叶夫斯卡碰 (Raya Dunayevskaya,1910—1987) 系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者、女权主义哲学家。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她和另两位思想家H?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E.弗洛姆 (Erich Fromm,1900—1980)在1954—1978 年间的往来书信。在本书中, K.B.安德森 (Kevin B. Anderson) 和R洛克威尔 (Russell Rockwell) 重点概括了这些书信中关于理论与政治的对话,话题涉及辩证的社会理论}, language = {zh} } @article{Wang, author = {Wang, Qianwen}, title = {>Eighteen Springs< Distorted Characters Analysis under the >Art of Loving< Perspective [《爱的艺术》视角下《半生缘》中顾曼璐扭曲的人物形象分析]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series = {Social Sciences Review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No. 3 (2013), pp. 262-263.}, journal = {Social Sciences Review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No. 3 (2013), pp. 262-263.}, abstract = {爱是所有人必须经历的一个体验,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这对我们每一位生存者来说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半生缘》中的线索人物顾曼璐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小说描述了她悲剧的一生。基于《爱的艺术》的视角,曼璐经历了异化生存下的爱、爱的缺失,一步步走进爱的误区,最终导致她病态的爱,这一切都是源于她不懂得自爱。}, language = {zh} } @article{Anonymus2013, author = {Anonymus-2013,}, title = {>Reverence for Life - Philosophy and Ethics of Albert Schweitzer< Published [《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 abstract = {陈泽环教授所著《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于201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在20世纪的西方世界,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是一个在文化和道德意义上的 伟大人物。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弗洛姆甚至认为:>阿尔贝特•施韦泽和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大概是最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传统的最高成就的人。<}, language = {zh} } @article{Qin, author = {Qin, Lihua}, title = {>The Long Journey into the Night< - The Root of the Tragedy of Mary's Alienation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根源——异化]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series =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2013), pp. 108-110, 52.}, journal =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3 (2013), pp. 108-110, 52.}, abstract = {尤金•奥尼尔最早在自己的剧作中揭示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奥尼尔很早就意识到了在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现代人面临的情感隔阂和精神危机。在其代表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奥尼尔通过展现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生悲剧,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本文借助埃里希•弗洛姆的生存异化理论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自身的异化两个方面来分析玛丽异化的表现和导致玛丽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 language = {zh} } @article{Zhang, author = {Zhang, Lixing}, title = {A Deeper Analysis of Presen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isorder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深层剖析]}, series = {Journal of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No. 3 (2003), pp. 71-75.}, journal = {Journal of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No. 3 (2003), pp. 71-75.}, abstract =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普遍存在自我意象模糊、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困惑。本章从心理学视角就人的本质、需要、文化冲突、教育冲突和个体社会化几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困惑进行深层剖析。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人的本质、需要方面是弗洛姆、阿德勒的追随者,在文化冲突中,他们选择多元文化和先进制度;在传统与>柔性<教育中他们实践后者;他们的人生哲学大致经历:被动中的自我——以我为中心的自我——社会化中的自我。}, language = {zh} } @misc{Li, author = {Li, Min}, title = {A Humanistic Psychoanalysis of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人本主义心理解读], Master thesi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China 2013.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一部描写美国南方一座小镇上一群饱受孤独之痛的精神隔离的人的小说,小说自1940年出版后即被高度关注。孤独几乎是麦卡勒斯所有小说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永远的情感感受。人为什么如此孤独?艾瑞克•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理论能帮助我们去探索这个问题。本文作者运用艾瑞克•弗洛姆的理论,通过分析人类生存的固有矛盾和人类的精神需要,探究了人类孤独的根源,以便帮助那些经历孤独的人得到心灵纾解。首先,本篇论文从两个方面讨论了孤独的根源,即人类生存的固有冲突和其所生存的环境。固有冲突包括生与死的矛盾,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的矛盾,潜能实现和人类生活所限的矛盾,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生存环境包括极度贫困,社会偏见和信仰危机。然后,进一步研究人类的需要,包括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如何与孤独相联系。最后,本文通过聚焦人与人之间的倾诉和真爱被认为是突围孤独的有效方法。基于以上观点,本文作者得出结论:《心是孤独的猎手》通过对美国南方一座小镇上普通人的痛苦的描绘启迪读者思考孤独。根据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孤独不可避免,因为它根源于人类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生存现实之间的固有矛盾。能够逃离或缓解孤独之痛的唯一方式是对倾诉和爱的艺术的理解。}, language = {zh} } @article{Fan, author = {Fan, Chuigong}, title = {A Life beyond Hardships and Dangers - A Review of Anshan Writers' Prose Works (2013) [超越艰难险阻的人生——鞍山作家散文作品述评]}, series = {Prose Hundred [散文百家], No. 8 (2013), p. 80.}, journal = {Prose Hundred [散文百家], No. 8 (2013), p. 80.}, abstract = {文学展现人生,人生的旅途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如何对待呢?是烦恼、悲伤、颓唐,还是创造进取、愉悦欢欣呢?鞍山作家们这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品闪耀着超越艰难险阻的人生光彩。刘树林的《寻访庄子故里》,追思了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反对人的异化,追求自由欢乐、清净无为的人生。李成汉的《残冬》,一对风}, language = {zh} } @misc{Zhong, author = {Zhong, Jieping}, title = {A Study of Alienation and Self-identification in >If We Dream Too Long< [《假如我们梦太久》中的异化与自我认同解读], Master thesi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China 2013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作为新加坡英语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吴宝星非常关注新加坡后殖民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他的第一部小说《假如我们梦太久》关注人类的异化和孤独,被认为是新加坡英语文学的第一部小说。该书描写了独立不久各式各样的新加坡人充满怀疑和不确定的生活。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对话和交往的发展,国内已有学者关注新加坡文学,但是对新加坡英语文学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对此书进行研究。笔者通过阅读发现《假如我们梦太久》中表现出来的异化主题。本文运用马克思、弗洛姆和存在主义者的异化理论,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光萌的异化分析,揭示了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普通新加坡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方向。异化是文学史上最早涉及的主题之一。二十世纪早期,现代主义运动极大的改变了西方文化对文学的理解,很多作家从不同角度探索人的异化现象,展现人内心的精神危机。本文从三方面解读《假如我们梦太久》这部小说中所表现的异化主题。首先,剖析主人公光萌异化的表现,这种人物的异化包含了自我异化、人际关系异化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异化。其次,分析主人公光萌异化的原因。个人内部因素与外部现实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人的异化。最后,对人物在自我认同和消除异化所采取的办法提出建议。弗洛姆认为工作与爱是克服异化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采取行动与外部世界和解,负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光萌开始努力追寻自我认同,找到生活的意义。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发现吴宝星的作品中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末新加坡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际关系淡漠,人内心的孤独和精神危机等,这些问题令人深思。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吴侧重于描写新加坡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表现对社会中那些边缘人和局外人的关注和同情。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反映新加坡的独特现实,引起大家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关注,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新加坡。}, language = {zh} } @misc{Li, author = {Li, Qing}, title = {A Study of Alienation in >Humboldt's Gift< [《洪堡的礼物》中的异化主题研究], Master thesi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and Rhizao, Shandong, China 2013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洪堡的礼物》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贝娄是文学界继海明威、福克纳后最具魅力的人。小说自1975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1976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同年贝娄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了诺贝尔奖。通过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描写,贝娄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代美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在《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中,贝娄描写了诗人洪堡和传记作家兼剧作家西特林两位作家的不同命运,揭露了当代社会的文明破坏与精神危机。这部小说描写了19世纪60年代人们的异化与疏离,忠实地反映了现代人的困境、痛苦和挣扎。本文重点以《洪堡的礼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分心,如小说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复调研究、叙事时间研究等等。国内已经有学者从异化的角度对贝娄的作品《赫索格》进行了分析,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异化角度对《洪堡的礼物》做深入、全面的分析。本文采用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尤其是文本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对小说中的异化主题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彻底地理解贝娄作品主题的新视角,同时也是对《洪堡的礼物》研究的补充。本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对贝娄及其作品研究状况加以简要介绍,同时介绍了研究目的及论文框架。第二章总结了异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尤其是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同时介绍了贝娄和异化主题的渊源。第三章主要从自我的异化、与外部世界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异化。第四章讨论了引起主人公异化的原因。犹太身份、混乱喧嚣的社会、物质主的盛行,这些都是引起异化的主要原因。第五章讨论了小说中人物走出异化的途径——精神复苏。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文,阐释了本研究的意义并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中异化主题的分析,揭示了美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及精神危机,反映了贝娄一贯的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同时本文希望能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敲响警钟。本研究旨期望对《洪堡的礼物》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补充},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