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Jiang, author = {Jiang, Yun}, title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welling Narrowness< and >The House of Mir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Ethics 消费伦理视角下《蜗居》和《欢乐之家》的对比解读, Master thesi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China 2016 [application of Fromm's theories to art]}, abstract = {《蜗居》是中国当代作家六六的畅销作品,讲述了中国上海的一对姐妹在房价飙升时期因买房而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下都市青年的生存现状。《欢乐之家》是20世纪初被誉为>女性主义先知<的美国作家伊迪斯•华顿的经典著作,讲述了纽约大龄>剩女<莉莉欲嫁豪门而不得,最后被上流社会的>欢乐之家<驱逐的故事。小说揭露了纽约繁华背后的丑恶。两部作品都关乎社会转型期的消费问题,以及人们消费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化。因此,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当下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个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人学的角度并结合埃里希•弗洛姆的消费伦理思想,对《蜗居》和《欢乐之家》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力求在分析两部作品的消费伦理现象及思想的同时,凸显文学作品对人性的解释和表征,拓宽文本的解读视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依次介绍了本文选题的依据及缘由、作家作品的研究现状、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等。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视角及所用理论。第二章结合作品介绍了伦理环境在《蜗居》和《欢乐之家》中的具体表现。第三章从生存空间和>符号化<的餐饮休闲娱乐两方面来阐释小说人物在社会中面临的消费伦理困境;第四章从被消费扭曲的爱情和亲情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与他人的伦理关系问题;第五章分别以海藻和莉莉、宋思明和塞尔登这两组相似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两部文学作品中揭示的人与自身异化的消费伦理问题。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在过度宣扬消费的时代,消费成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及目的。消费主义的意识思想随之泛滥并大行其道,病态的异化消费腐蚀、甚至毁灭人性,阻碍着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消费伦理现象的分析,论文旨在得出有益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启示:人道主义消费伦理的建构对消除贪婪的物质欲望、构建合理的消费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language =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