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Gong, author = {Gong, Yingchun}, title = {Critique of Cultural Capital on the Ground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rxist Philosoph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China 2011.}, abstract = {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布迪厄首次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随后在当代人文学科等众多领域中掀起层层波澜,如今,>文化资本<已是文化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个分析概念。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紧接着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与此同时,形成本身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文化资本的浮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体现了资本逻辑的深度扩张。对文化资本理论范畴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文化资本所持的一种态度。考察运用文化资本理论,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形成对文化资本研究的理论自觉。第一,通过对>文化<与>资本<及其内在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分析布迪厄关于文化资本的理论阐述,理清文化资本的最初理论形态;第二,挖掘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卢卡奇和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文化资本理论的拓展;第三,着重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异化理论,包括霍克海姆和弗洛姆等人在文化资本理论中所做出的贡献;第四,集中讨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尤其是马克思文化观对当代文化资本批判提供的理论借鉴。从社会历史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本是与社会的基本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这一时代性特征就是当代被文化界所普遍认同的>信息时代<以及以此为特征的>信息社会<。正是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才使文化资本获得广阔的抽象的普遍化和符号化的存在方式。以往学术界更加关注的是文化资本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关联,从商品经济的资本运行规律当中寻找文化资本的产生原因及其作用,而互联网的文化意义和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对社会交往、社会分层、经济活动和文化选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变化使文化资本的性质、特征、产生、运行方式更具有现代意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是在社会内部的矛盾中实现的。那么,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同样可以分析信息社会由文化资本所引发的多重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才促使了当代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主要包括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矛盾,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矛盾,文化资本与文化价值的矛盾,文化资本与全球化的矛盾。在信息社会当中,文化资本借助于信息符号得以发挥其资本效力。对信息的控制、传播同时意味着一种资本的运行模式。信息已经不是单独的文化符号,而是文化资本的符号了。谁占有更多的信息并能够把这些信息转化成资本运行的内在要素,谁就掌握了社会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信息社会的本质规定,因此,才有文化资本对信息社会的影响。文化资本所以能够成为信息社会的本质性规定,显然要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说,从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情况给予说明。只有信息社会,才产生了文化资本作为一种决定性的生产力形式。信息社会决定了文化资本必然充当主导性的资本形态,它对于经济资本的增长以及社会资本的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然而,文化的资本化以及文化资本在信息社会的主导性地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尤其在后现代的文化资本观念当中,遇到了挑战传统核心价值观念的后现代价值观的冲击,从而导致了文化资本社会的内部矛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发展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文化资本作出一种理论上的文化批判,同时,建构一种符合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资本形态及其运行模式。}, language = {zh} }